menu
    close

    赢博手机入口,赢博(中国)故事

    赢博手机入口,赢博(中国)故事

    张炜:文学需要一颗朴素的心
    日期:2017-09-03 阅读:
    打印

    一部540万字,被媒体赞为中外小说史上最长篇的小说《你在高原》历时二十二年创作终于在今年年初出版,然而他的作者张炜并没有为自己的作品造势宣传,而是如约去境外参加学术活动。在他看来,宣传是出版商的事,一部作品写成之后就与作者无关了,它要飞离作者的手去接受读者的评判。7月7日,张炜回到母校,把自己的新书捐赠给母校图书馆,活动并不张扬,就像他所认为的文学就应该有颗朴素的心。

    用平凡铸就文化的高原

    回到母校赢博手机入口,赢博(中国),接待老师在安排张炜作报告时希望他谈一下自己的新作《你在高原》,张炜笑着说,谈自己的作品真的不知从何说起,还是先闲话一下这些年的创作历程。

    每当同学们问及这部巨作的创作历程时,张炜总是显得很淡然,他说:“其实很平淡,就是想写了就写,自己一个人在一个地方,铺一张纸拿一支笔。”

    在《你在高原》的创作期间,张炜曾一个人游历胶东半岛,翻越高山、穿越江河,这中间也难免风霜雨雪的阻扰。

    1988年,张炜开始着手写作,原计划是在十年内完成,却在期间出了一场车祸,前后住了三次医院,最长的一次三个月。写这么一部书,劳动量之大可想而知,需处理的问题更是多得不可想象。张炜说:“我用笔写完,大姐帮我输到电脑上,我在电脑上一改再改。期间我眼睛出了问题,最初是五号字,后来小四号字、四号,最后改完是三号字。”这本书,张炜本打算用十年的时间写完,但是十年到了的时候,张炜觉得还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其实当时已经很疲惫,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疲惫。”张炜非常真诚地告诉记者在那么长的时间里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并不容易。“想快点结束,开始新的工作。但是转念一想,十年都奉献了,为什么不能再坚持十年。”

    事实证明,张炜的坚持是值得的,多达几十次的修改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在他经历了更多的人生之旅后,他的人生体验,以及时间迁延的长度弥补了他十年的寂寞。《你在高原》无论是文字意蕴、思想内涵还是写作技巧,基本都达到了张炜预想的完美。这部作品是张炜创作的又一高地,是开启他文学创作新征程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中国文学的一次盛宴。

    30余年的写作生涯,从《古船》到《九月寓言》,从《柏慧》到《刺猬歌》,一直到现在世界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部文学作品《你在高原》,张炜的创作总有新的突破,总会为文学的画卷描绘不一样的风景,但一直不变的是,他真诚朴素的创作,一如既往。

    面对如此众多的成就,张炜仍然很谦虚地说从来不敢说自己是作家,“在母校交流我不是客套,作家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不是写几本书就可以。”张炜说得很真诚,谈吐之间流露出一种朴素和淡然。这一点,在校期间的张炜就有很深刻的认识,他从一开始就是坚持着这种朴素的创作态度。

    母校的文学情节

    1978年进入学校到现如今已时隔23年,张炜感叹时间如白驹过隙,但他告诉记者所有的事情似乎还只是发生在昨天。“到现在我似乎还能看到自己在哪个地方第一次写下提纲,扑下第一张纸,写下第一张人物表,当时买了怎样的饮料……”在张炜的描述里,一幅青年作家静心创作的图景铺展开来,没有太多的花哨,只是带着对文学的热爱开始书写、构思。

    张炜提到,在当时的条件下,学习条件很艰苦,现实的生活显得那么单调,但是,因为有文学为伴,他们却能经常沐浴在简单又神圣的幸福里。

    张炜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第一次在学校合堂看电视,不大的屏幕前坐满了观众,后排的他还看不太清。“当时演的是曹禺的话剧《雷雨》,还有国外的一部《阴谋与爱情》,我们回宿舍后那真是兴奋,一直讨论到凌晨一点才睡下。”

    提到对文学的热情,张炜回忆起怎样去图书馆,师哥看到好的书后怎样兴冲冲跑回来告诉他,让他记忆犹新的还有他们在中国小说评选来临前,宿舍兄弟相互打赌猜获奖作品的情景。“我们当时每人写20篇获奖名单,然后相互交换,放进抽屉里等揭晓时拿出来比对。那时猜得多的竟然能到一半以上。”

    张炜对母校的记忆总是与文学分不开,这次返校,学校授予他文学院荣誉院长称号。张炜表示会尽力去做好这项工作,在同文学院师生座谈的时候张炜也不忘文学学科建设。他表示,一个文学成就高的学校一定会是一所好学校,因为他会辐射到学校的各门学科。

    年轻人要踏实写作

    对于当下年轻人进行文学创作,并且有很多学生出书这一现象,出乎记者和很多人的意料,张炜更多的不是表扬热情,而是教育年轻人要踏踏实实搞创作,他想让年轻的文学爱好者明白文学创作不是那么浪漫的一件事,不要好高骛远。

    张炜不赞成年轻人为了喜欢文学,喜欢创作就落下自己的课程。“我不记得我因为写作逃过学,我写东西都是周末拿着暖水瓶到教室去,不会耽误上课。”张炜说:“要好好学好你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还有像体育课等,绝不要偏科。”对于这一点,张炜首先认为,一个真正的作家需要汲取多方面的知识,应该是有综合素质和全方位能力。其次,好的作家都应该有一种谦逊的态度,“如果你觉得老师讲得不够深入,你可以自己再深入研究也不能逃课。”张炜说。在他看来,所有能写出极浪漫、极诗化文章的人都是朴素的,文学创作需要的是诚恳、踏实。

    除却文学创作,在文学阅读上张炜的观点也是很传统和质朴,同学们请他推荐书目,张炜说:“读名著,读经典。”

    阅读纯文学的东西需要耐住性子,一个字一个字,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去读。这是张炜提倡的慢速阅读。在很多年轻人追逐所谓的速度、速成,热衷于一夜成名,为梦想不顾一切的时候,张炜算是给他们泼了盆冷水。张炜告诉同学们,在这种踏实的,慢速的阅读中是可以体会到更大的幸福,领悟到文学真谛的捷径。

    对于文化的忧虑

    阅读会带给人快感和美的享受,但是,正是从阅读延伸开去,张炜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意识。

    张炜说到自己的一次旅行经历,他在一次访问途中经过很多飞机场,因为闲来无事张炜和另一位同行作家一起做了一个统计,统计在机场里看书的人有多少,巴黎、哥伦比亚……“一路下来,除了一个特别小的机场,几乎都有一半以上的人在看书,这其中不包含看杂志和看报纸的。”这个统计后张炜陷入一种忧虑:在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大国,却很少有这样的情景。

    曾有人写信给张炜说自己不是不想读书,只是疲于生计奔波,着实没有空闲。起初,张炜是认可的,甚至表示了同情。但后来,张炜却表示,其实阅读、学习可以发生在人生的任何一个时间。就拿张炜自身来说,在他十六岁那年他曾一个人出游,他在生活艰苦、衣食无着的境遇中,背包里放的是自己喜欢的几本书和一打稿纸。“其实越是在处境艰难的时候越容易被书籍所触动,因为伟大的作品无一例外是在写个人痛苦、追问和奋斗。”张炜表示正是在那个时候,他看到了深夜紫蓝色的天空,看到了不一样的大自然,找到了一个作家的心灵栖息地。

    现在,身处这样优越的条件下,是否更应该珍惜,去用文化充实心灵。对文学爱好者张炜提出了自己的期盼。“面对很多潮流,我也会有浮躁,但我希望我可以站得住。无论躯体多小,要有逆向扑向潮流的勇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