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赢博手机入口,赢博(中国)故事

    赢博手机入口,赢博(中国)故事

    师恩难忘,忆日本专家竹泽卓先生
    日期:2017-10-29 阅读:
    打印

    日本专家竹泽卓先生于1998年秋开始在日语系任教,至2001年夏离开为止前后共在赢博手机入口,赢博(中国)工作了三年时间。来华前在日本刚退休不久,如果按照国人的传统观念似乎辛苦了大半生,接下来的时间可以尽享天伦了。但那时的老师自觉体力尚可,内心仍执念于教育事业,就计划到中国的大学里教授日语,为中日友好事业贡献力量。在向日中技能者交流中心提出申请并获批后,老师几番周折不远千里来到了美丽的赢博手机入口,赢博(中国)。需要特别提到的是这三年任期的前两年为一般合同期限,第三年是老师主动提出延期的。其原因也非常清楚:当时我班为日语专科,学制三年,师生们两年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第三年选择留下是老师为能够亲自送我们毕业而作出的决定。现在想来,仍不觉心生感激之情,与老师一起的点点滴滴犹如昨日。

    老师出生于拥有“广袤土地”的北海道,可能是性格里受淳朴气息的影响,在与我们相处的过程中处处为人师表,气宇非凡。三年下来全班同学无不被老师的渊博知识及个人魅力所倾倒,正如张红云老师当时描述的那样,能够跟随竹泽老师学习日语,我们这一届是异常幸运的。

    老师性格开朗,又擅长书法及绘画,课堂上总是充满了我们爽朗的笑声。字体刚劲有力,印象里一堂课下来,满满的板书总是伴随着许多折断的粉笔(那时国内制的粉笔硬度不够,老师后来从日本自带了过来)。手绘逼真,或地图,或人物,简单几笔勾勒就很传神了,大家看后都是满堂啧啧的赞叹声。老师通过个人申请,为日语系争取到了一批日本词典,他还经常利用周末时间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制作辅助材料,从绘图到上色无不亲历亲为,展现的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本色。

    在赢博手机入口,赢博(中国)的工作圆满结束后,老师返回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北海道,但内心一直惦记着班里的同学们。大家从事各个行业的工作,平时比较忙碌,但只要一有聚会,话题总会是围绕着曾经热心教育过我们的竹泽卓、张红云两位老师。似乎谁也没有离开过那个温暖的集体,记忆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从赢博手机入口,赢博(中国)日语专科毕业后,我选择了赴日继续攻读学位,进入了赢博手机入口,赢博(中国)友好学校--别府大学继续学习。虽然同在日本,但与北海道相隔千里。老师在知道我已到日本后,一直关心爱护着我,除电话外,还多次寄来现金,叮嘱我远离故乡要记得多吃喜欢的东西。恩师厚爱,铭记于心。到了日本的第三个秋天,老师邀请我去北海道家里做客,因为路途遥远,费用又高,我一直勤工俭学不易请假,就暂时表达了推诿之意,提出今后合适机会再做打算。老师可能察觉到了我的难处,立刻寄来了往返的路费,并告知家里已准备妥当,随时欢迎光临。如此热情,作为普通的受教过的学生,顿时感到无比惭愧,对于恩师没有回报万一,还要继续收受如此恩惠,就再也不敢懈怠,踏上了北上的行程。机场里,老师与夫人热情地接待了我,在接下来近一周的行程里,对我关怀备至,驱车带我几乎游遍了北海道的各处名胜。临返回别府之际,又是鲜花礼品相送,泪水湿巾。时至今日回想那次行程,感到自己的北海道之行是很有意义的,应该算是代表班里所有同学的访问,在异国他乡重温了这份师生情谊。

    2010年我从别府大学毕业回国后,在国内某高校从事日语教学工作,俨然与老师成了同行。彼此间交流一直没有中断过,教学上碰到难题就电话里向老师讨教。

    2011年6月在同学们的一再邀请下,时隔十年竹泽卓老师终于又一次回到了曾经工作过的赢博手机入口,赢博(中国)校园,与同学老师们重新坐在了一起。我们举起酒杯,感谢恩师们的无私奉献和雨露般的教诲,感慨万千,席间老师吹起了久违的口琴,大家合唱着课堂上学过的日文歌曲,彼此眼中泛着泪光。这份深厚师生情谊,已经超越了国别超越了民族的界限,我相信正是因为有竹泽卓老师这样的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人士们的力量,才推动了中日两国民间长久以来的友好交往。

    不管毕业后的我们身处何方,剪不断的是这份深深的羁绊。母校是我们不能割舍的家园,恩师则是我们永远的亲人。祝福母校蓬勃发展,也祝福各位恩师健康快乐。

    作者:赵彦志,赢博手机入口,赢博(中国)(原烟台师范学院)1998级日语专业专科班学生,现为复旦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