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赢博(中国)故事

    赢博(中国)故事

    王德华:课堂为本,科研为根,育人塑材,理念先导
    日期:2017-11-17 阅读:
    打印

    我是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王德华,感谢学校工会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我交流的题目是“课堂为本,科研为根,育人塑材,理念先导”。我自2005年博士毕业进入赢博手机入口工作以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发扬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认真履职尽责,在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教工支部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如下:

    一、长期坚持一线教学,教学水平突出

    多年来,我主要从事《普通物理》、《高等量子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标准下,我始终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治学严谨,因材施教,勇于创新,积极改革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采用启发式和小组合作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素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好评,连续多年教学效果考核优秀。我所主讲的《普通物理》被评为赢博手机入口校级精品课程,《高等量子力学》被评为赢博手机入口校级优质课程。

    对学生而言,学业就是他们的大事,关乎将来他们的人生走向和事业选择。而对教师而言,教学效果直接就体现于课堂;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于教师的态度。《普通物理》也是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之外,一些其他理工科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我发现,这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很多外系非本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很大,从而导致考试及格率低,很多学生也因此拿不到学位证。我认真分析问题根源,针对以往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多种措施并行,坚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首先,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考勤。每一节课都要点名,确保学生的出勤率,对于无故旷课的学生,会及时通报批评,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生的逃课现象。最初很多学生觉得这样的老师太不近人情,但最终的结果表明,“只有严格对待,才能保证学到真东西。”其次,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记得在2010年,我给数学系的学生授课,一位历史与文化学院的女生转到了数学系。由原本的文科生转向成为完全的理科生,对于这个转系生来说,《普通物理》这门课近乎天书。上课时,我观察到这位学生听讲极为认真,但是眼神却显得非常迷茫。下课后我主动和这位同学沟通,了解了她的实际情况,我决定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解难。为了帮助她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我从最基本的简单物理原理开始讲起,提高了她学习物理的兴趣,认真助其排除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师生半个学期共同的努力,该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普通物理》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至此,我始终为其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我经常对学生说:“在大学,要想学好一门课,重要的不是基础,而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不仅仅是物理,其他的学科也一样。”正是在这样孜孜不倦的教导引领和严格要求下,我所担任的《普通物理》的不及格率,由原先的20%减少到了5%,足足下降了15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我给研究生主讲《高等量子力学》这门课程。该课程专业性强,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并且,还有跨专业考到物理学院的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根本没有学过量子力学。曾经有同学课下开玩笑说:初等量子力学我们还没有搞明白,还学什么高等量子力学?我根据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同时为了活跃学生的创新和想象能力,采用了启发式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选取重点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正是这种方法,让学生把原来被动的学习、一味的接受,变成了主动去思考、积极地解决,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上,我还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经常把物理学的前沿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物理科技领域的前沿动态,调动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积极性,提高了同学们的科研热情,为下一步的科研夯实基础。

    我除了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之外,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先后指导了多项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指导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有8篇被SCI收录;有8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赢博手机入口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除了致力于课堂教学探索并取得一定成绩,我还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工作,主持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

    二、科学研究富有特色,取得丰硕成果

    课堂为本,科研为根。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强场物理、量子混沌、光电离显微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工作,并以研究成果回馈课堂教学。

    我在里德堡原子分子的动力学、半经典理论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形成自己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5年以来,先后在原子分子物理领域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Phys.Rev.A》、《J.Chem.Phys.》、《J. Phys.Chem.C》、《J. Phys.Chem.A》、《J. Phys.B》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90余篇(80多篇是第一作者或独立),文章被他人引用100多次。

    2007年以来,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里德堡分子在强场中的回归谱的理论计算,批准号:10604045,资助经费18万元;表面附近原子和离子的动力学性质研究,批准号:11074104,资助经费32万元;强场中高激发态原子和分子光电离显微的研究,批准号:11374133,资助经费76万元);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2项(里德堡原子在金属面附近的混沌动力学性质研究,批准号:J09LA02;高激发态原子在交叉的电场和磁场中的光电离,批准号:J13LA04)。

    2010年,我们研究团队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年-2016年期间,先后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

    科研的收获,又给我的课堂教学更多的启示和更坚实的底气。作为对这些努力和成果的认可,2009年-2016年,我连续获得赢博手机入口先进工作者称号;2012年,荣获赢博手机入口突贡专家;2013年,荣获烟台市十佳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并荣获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在荣获赢博手机入口教学名师荣誉称号之后,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5年,获得山东省青年科技奖一项。

    三、研究生培养成果显著

    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我针对每个学生的理论基础、学习能力等差异,合理规划因材施教,制定了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计划。从阅读文献、学术道德、人才素质到具体的课题选题、理论推导、程序编写、数据处理、论文写作等,环环把关,节节检查。在研究生做论文期间,我特别注意给学生自由的学术空间,同他们平等地讨论问题,引导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学术问题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在我的严格要求和精心培养下,研究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1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赢博手机入口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名研究生获得山东省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两名研究生获得赢博手机入口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他们发表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20余篇。在毕业的研究生中,有1名到北京应用数学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名到高等院校任教,2名到烟台市第二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任教。

    鉴于我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2012年,我被评为赢博手机入口第一届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除此之外,我还积极参加本学科的学科建设工作,在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申报工作、应用物理省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绩显著。

    四、加强党建工作,创新支部组织生活形式

    从2006年开始,我开始担任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工支部书记。十多年来,我带领全院党员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以“实践学习型党支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争当师德师风标兵”为建设目标,在学院建设中真正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在努力创建学习型党支部的活动中,我要求每名党员教师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以“乐为人师、擅为人师”为行为准则,把学习作为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日常性工作,努力提高思想境界,永保党员的青春活力,在各自岗位上成为学院建设中的一面旗帜。在党建工作中,我改变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将支部生活和专业活动相结合,除了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外,更多的是将支部生活融入到教研活动中来,提出实践学习型支部的建设目标,要求支部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认真钻研教学科研,提升服务于学院、服务于学生的业务水平,促进学院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此外,我强化以老带新制度。针对我院新分来的年轻博士教师多的情况,我安排了老教师开公开示范课、举办学术论坛、组建学术团队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为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强化党员的旗帜作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支部以“两学一做”为契机,通过公开承诺书与支部点评工作,要求每位党员找好切入点,在各自岗位,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彰显师德师风,争当师德师风建设标兵。

    在全院党员的共同努力下,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工支部在2016年被评为先进党组织。

    以上各方面成绩的取得,是与学校、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帮助分不开的。目前,正值学校大力支持教学科研更上一层楼、为教师提供各种有利条件的大好机遇,“千帆汇海阔,风正好杨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取得更大成绩,为学校的发展增砖添瓦,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王德华,女,山东临朐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2005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12月破格晋升为教授。2007年以来,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2项。 先后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80余篇。先后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2014年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5年获得山东省青年科技奖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