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赢博(中国)故事

    赢博(中国)故事

    董利波:高考改变命运
    日期:2017-12-01 阅读:
    打印

    我非常遗憾地错过了改变命运的1977年高考。那是因为我在遥远的大雪封山的黑龙江,无法赶回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

    1978年1月底,我从大雪纷飞零下30几度的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北兴农场22连,回到生我养我的小渔村——乳山县小陶家村。归心似箭的我是接到妈妈寄的50元路费,才踏上了回乡路,准备回家参加78年高考。

    1977年7月,麦收结束后,眼看招工无望,前途渺茫,在大队养猪场当了两年猪倌的我,心一横,脚一跺,背起妈妈为我做的结婚用的新被褥,朝着人们传说的“遍地是玉米大豆小麦高粱”的黑土地奔去。23岁的我,乘汽车、轮船、火车,一路上不敢睡觉,不敢吃饭,不敢喝水,尽量少去厕所,唯恐自己带的行李丢了,坚持5天5夜到了北兴农场。一见到亲人,两眼发黑,鼻子流血,几乎晕倒,吓得我姑姑直叫:“闺女,你怎么了?”我心里清楚,一路上整个人像上紧了的发条,现在身心放松了,再也撑不住了。在姑姑家休息两天后,我再次上路,坐着农场的东风卡车去22连,我的堂姐想在此处为我找个知青结婚安家。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北大荒的冬天来到了,大烟泡扑天盖地,人走在雪上咯吱咯吱响。严寒也挡不住来自全国各大城市的知识青年要求返城的高涨热情,看着这些从1968年底陆续来农场锻炼的知青,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找门路回城,我也开始反思:我来这里干什么?难道一辈子就呆在远离父母、远离家乡的北大荒吗?我的高中白念了吗?

    想起高中那两年艰辛苦读,我总是热泪盈眶。我是1970年冬天的初中毕业生,不满16岁的我,因为品学兼优,被所在联中推荐参加整团建团学习班学习。学习结束后,让我填写入团志愿书时,我的数学老师潘成佳,说我有个舅舅在台湾,是国民党特务。此事如晴天霹雳,令我胆颤心惊,我哭着跑回家问妈妈得知: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我舅舅在青岛港远洋货轮上干水手。国民党撤退时,征用船只运送搜刮的财物到台湾,我舅舅被逼随船去了台湾,从此再无音信。我出生于1955年1月,从来没人在我面前提过此事,在我人生的关键节点上,潘老师拿我舅舅说事,使我陷入灭顶之灾。入团的好事没了,我舅舅的事也成了我上高中的障碍。当时大队成立由贫协主任、大队干部、贫农代表和联中校长组成的推荐小组,负责推荐15人去乳山六中读高中。推荐讨论时,在我因舅舅的事即将落选的关键时刻,联中的王庆云校长站起来说:“咱村这届学生中,董利波出类拔萃,品学兼优,像个能念书的孩子,你们不让她上高中,太不公平,太可惜了。”推荐小组其他人一看校长说话了,大家随声附和同意我上高中。第二天清晨,我们村大队部前面的墙上,贴满了大字报,反对我这个国民党特务的外甥女上高中。邻居告知我们时,吓得我和妈妈直哭。我自己打算放弃读书了,妈妈劝我一定要去念高中,并说,她从小没念书,一直后悔到今天。我爹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我上高中,拿着大队年终发给欠钱户的19元过年钱(我们家6.3个人口,每人3元钱,奶奶三家轮),到县城给我买了一个咖啡色的风雪帽,一个脸盆,一个网兜,剩下的钱给我当学费。

    过了春节,我带着全家的期盼和梦想来到乳山六中读书。两年的高中学习,半农半读,为了让父母减轻生活压力,我几乎每天三顿都是吃地瓜丝或者地瓜干,连二分钱的萝卜丝菜汤也舍不得顿顿喝,经常是用井水泡着饭吃。周末回家,21里路,一出校门,就把鞋子脱下,夹在腋下,赤着脚走,就为了省鞋。周一上学,清晨四点多出发,我爹把我送到邻村,看到路上有同学作伴,他才回家上山干活。尽管生活艰苦,但我学习异常用功,各科成绩在乳山六中四级同学中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973年1月15日,我高中毕业。公社教育组研究想让我当民办教师,政审征求意见时,又因我家有海外关系被取消资格。我只好回村务农。农忙时上山下地干活,从推小车往地里送粪,到翻地、播种、插秧、锄地、夏收、秋收,样样农活都干过。农闲时钩花绣花,业余时间干大队宣传员,负责办村里的黑板报。

    1975年夏收后,我二姑帮我找了一份修铁路的临时工作。我打起行李来到长白山下的抚松县仙人桥镇,参加修铁路。从夏天干到冬天,零下三十几度,没法干活了,我又回到小陶家。这次大队安排我去养猪。猪倌一当就是两年多,白天忙碌时,心里还好受些,夜晚闲暇时,面向大海坐在猪舍前,心里隐隐作痛,思绪万千,总觉得养一辈子猪不甘心。于是下决心二次背起行囊去了北大荒,寻找自己的前途,也正因为二次北上,使我失去了参加77年高考的机会。

    回村后,我听说了一些关于77年高考的情况和信息:一是难,全县近千人参加77年考试,被录取的寥寥无几;二是没书没资料,复习无从下手。我高中毕业6年,从没教过书,也没出外学习过,凭什么考大学?我陷入矛盾中:考吧心里没底,怕考不上丢人,不考又不甘心,怕失去难得的机会。权衡再三,还是下决心考。本来高中数理化是我的强项,我的最爱,但6年过去已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只能选择考文科,死记硬背史地政。我着手收集复习资料,借来老三届民办教师用过的旧课本,托人买了一套县教育局组织编写的复习资料。过了五一,我们同村4个往届毕业的高中生,结伴到联中复习。所谓复习,就是看书背题。那段时间昼夜苦读,废寝忘食,好在时间不长,还能顶得下来。

    78年高考时间是7月20日—22日,连续三天考试。第一天上午是语文,下午是历史(理科是物理);第二天上午是数学,下午是地理(理科是化学);第三天上午是政治,下午是英语(高中时只学了一点儿,我没考)。考完后,总体感觉考得比我预期的要好。高考成绩公布后,才得知78年参加高考的同学中,只有我和林琦(现青岛农业大学教授)考上大学,录取率确实太低了,我感到非常幸运。接着到县人民医院体检,填写志愿,回家等录取通知书。别人的录取通知书陆续来了,我的却迟迟不到,等待如坐针毡,天天受尽煎熬。在我几乎绝望时,终于等来了烟台师范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录取专业是英语。我有幸成为这所学校1978年扩招进校的最后一批学生中的一员。

    入学后,我被分到英语系78级3班。我们班一共24名同学,20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我是全班同学的大姐。我们班的同学几乎都是从中文专业转过来的,从26个英文字母开始学起。我年龄大,已经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学习中遇到很大困难,但好强的性格使我知难而进,发奋学习,很快地在任课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英语学习规律,学习成绩不断提高,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1980年7月,我毕业留校,分配到图书馆外文书库工作,从此我与图书馆结下一辈子的缘分。同时与我一起留校到图书馆工作的还有数学系的穆绪涛和中文系的苏洪泰同学。为让我们尽快熟悉图书馆工作,领导派我们三人外出学习图书馆学专业知识。1984年2月8日,我扔下刚两岁的女儿(离开的那天是农历正月初七,正好是我女儿的生日),到北京参加国家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举办的图书馆干部进修班学习,时间半年。我克服了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想孩子等种种困难,只争朝夕拼命学习,以优异成绩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1984年9月,学校从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领导分配我到图书馆分编部从事外文图书的分编工作,包括英文、日文、俄文还有其他一些小语种图书资料。我虚心好学,向老同事请教,不懂的小语种向专业教师请教,带领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1992年9月,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领导又让我到期刊部外文阅览室工作,负责图书馆所有的外文报刊征订、验收、上架阅览、下架装订合订本的分编入库工作。经过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我很快胜任新的工作。

    1995年11月,我被学校评聘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当年已经过了40岁的我,报名参加山东大学图书馆学系函授本科的招生考试,并经过3年刻苦学习,于1998年取得山东大学本科函授文凭。

    2000年5月20日,我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被任命为图书馆期刊部主任,负责期刊部的全面工作。工作中,我以身作则,不怕苦不怕累,带领期刊部全体人员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中外文报刊资料服务,获得大家好评,我也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我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学术研究,发表十几篇图书馆学方面的论文,并于2014年底被评聘为图书馆研究馆员。

    从1980年毕业留校工作到2015年退休,我在图书馆整整工作了35年。35年中,我始终把图书馆工作当成事业来做,为馆藏建设、读者服务贡献了毕生精力,为此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在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之际,回顾我走过的人生路,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78年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没有高考,我有可能现在还是猪倌,有可能还在北大荒种地。作为78年高考的幸运儿,我打心眼里感谢邓小平当年推动的教育改革,尽快地恢复了高考。当前党和国家正在推行包括教育在内的各方面改革,倡导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搭建了人才辈出的平台,我真为年轻人有众多的成才机会而高兴。愿我们国家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更加辉煌,早日实现中国梦!

    作者简介:董利波,女,1955年出生,山东乳山人。赢博手机入口原烟台师范专科学校78级英语系学生。毕业后留校工作,图书馆研究馆员。现已退休。

     

    英语系78级3班4位女同学毕业前留影纪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