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赢博(中国)故事

    赢博(中国)故事

    女生宿舍
    日期:2017-10-06 阅读:
    打印

    我们小小的宿舍凝聚着真诚而浓厚的友情。如果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大家都能互相帮助。我们之间关系亲密得像亲姐妹一样,大家都能互相体谅,姐妹们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我们的宿舍曾经有一位“男士”在这里住过几天,他就是刘凤翠大姐四岁的儿子,这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和我们一起爬山,逛街,游戏。冷丽华的爱人(当时是恋爱对象,还没结婚)从威海赶来,带着自己的相机、胶卷,由冷丽华带领我们一大帮姐妹们到外面拍照,记录了我们的友谊,也记下了我们和这小男孩相处的美好时光。那时候的相机很珍贵,买胶卷、洗相片的价钱也不菲。

    后来,我和崔明芳的哥哥谈恋爱了,毕业后我成了她的嫂子。那时候崔明芳的哥哥在工作之余到宿舍来看望我和他妹,他是在吃过晚饭的时候来,舍友们像迎接自己的亲人一样,把他迎接到屋里。刚刚坐定三五分钟,人小“鬼”大的小胖妞胥志英就嚷着“走了,走了,上晚自习了!”随着这少女圆润甜美的声音,宿舍里顿时就留下了我和我爱人。其实,还不到上晚自习的时间,平时我们还会在宿舍里再聊一阵。

    七六级、七七级毕业了,学校的宿舍宽敞了,我们一班的六个女生能同住一个宿舍了,我们关系亲密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不赘述,只想谈谈我们的“宿舍论坛”。

    说到“论坛”,我们设得到处都是,不放过任何一个交流的机会。比较典型的除了传统正规、目标明确、探幽发微的课堂论坛,还有比较随意的、有时候甚至有点离经叛道的“餐桌论坛”,还有我们可以说说悄悄话的“宿舍论坛”。先说说我们的“餐桌论坛”。

    那时,全校的学生在一个大厅就餐,先由师傅们把饭菜分到每张餐桌,再由我们自己分到每个人的饭碗里。所以吃饭定桌定时,为我们讨论问题提供了便利。我们学习小组李世惠被分到本市(现在的芝罘区,当时市区只有这一个区)学生桌,他常常端着饭碗回到本组桌参加讨论。他是个排球健将,有时候甚至不顾刚刚在赛场上鏖战的疲劳。

    现代汉语语法是我们讨论的话题之一。从大环境看,我们的大学时代是这门学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从小环境看,我们组从民办教师的岗位来“充电”的比较多。所以我们对这门课很重视、很较真。例如,按照我们当时教材的要求,“墙上雪白”是主谓句,谓语是形容词。而“墙上有画”和“墙上挂着钟”则是无主句,谓语是表存现的“有”,或者是其它一般动词。我们当时争论的焦点是有没有必要做这样的区分。如果着眼于“有”和“挂”的位置,就有必要做这样的区分。如果着眼于“墙上”,将其作为陈述对象,就没有必要区分。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甚至自己也难以做出抉择。在这种情况下,张炜提出了他个人的观点,他认为语法是用来规范语言的工具,学习语法知道个大概就行了,用不着那么细究,古代人没有语法,照样把话说得很好。我很赞同张炜的观点,但是我又无法不细究,因为当教师就要给学生分,那时的大考小考这方面的内容总是占有七八分,多者十几分。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我们毕业后十几年。我们当年的细究,使我们成了教研组里的权威,很多疑难问题可以在我们这里得到解决。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